網頁

2011年3月31日 星期四

2011.3.29 台北美術館

美術館01 2011.3.29 台北
台北美術館建築物造型本身就是一項藝術品,來這除了看展,拍拍館體也是賞心悅目的一件事情。

3.29 一早來到館門口時,圍牆邊已經或坐或站排成一長列隊伍?走靠近一聽才知道,他們不是排隊等著美術館開館,而是排花博故事館。

老老少少都有,這次台北的花博吸引不少人來排隊觀賞,也讓不少上班族請假來。途中,就碰到一對上了年紀請假的的老夫妻,手中帶著一台兒子給的數位相機,還不知道怎麼開機拍照,問著我!也就開關三功能點了一下,希望他們進花博後,真的能拍些紀念照。

美術館02 2011.3.29 台北
等到 9點時,花博、美術館同時開放,花博義工在館口維持進場秩序,一批一批的參觀人潮湧入,我跟著也進入美術館,戶外教學的小朋友們在我之前,已經蹲坐在館內地坪,等著老師們安排參觀,人一多讓館內人氣鼎盛。

這次來主要是觀賞「莫內花園」,展區安排在 1A、1B,因為是頭批進場,展示空間只有寥寥幾人散置在作品前觀賞著;沒過多久,就聽到導覽聲音,轉過身一看,哇!一團團的人群圍繞在導覽員旁,讓寬敞的空間一下子就使得走路要留意碰到人。留意一看,以女性居多、男性屬少數。

美術館03 2011.3.29 台北
似乎在學習領域上,女人遠比男人更好學?! 尤其是有關藝術、文學類方面。

在展覽空間外,販售的莫內作品延伸產品,有不少作品這次沒在展區內看見,殊為可惜。不過,也不錯了,可以看到莫內不同時期的作品,可以有一個不同的比較。

額外到 2樓觀賞「時代之眼-台灣百年身影」展,涵蓋的照片從 1871.4 蘇格蘭攝影家約翰.湯姆生來台灣拍的,有關台灣風土民情紀實影像,到 2010年當代的數位影像,總共有 117位、267件關於台灣的影像作品。以黑白居多,彩色大多是近代作品。

攝影作品,在時間軸拉長的情況下,他紀實特徵就顯得鮮明,透過這些影像,可以得知當時人們的生活樣貌種種。

2011年3月30日 星期三

2011.3.29 城市印象

繽紛 2011.3.29 台北捷運站
一個城市,帶給每個人的印象是不一的,尤其都會型的城市。

台北,我目前居住的城市,生活、工作在其中前前後後渡過不少年,看著她的改變、跟著她的進步,以往囿於工作,沒能定下心、細細品嚐她的美,視而不見的影像數也數不清有多少,而今帶著感恩的心,一步一腳印細細看著一草一木,悸動、感動的往往比預期的還要多的多。

每一幅透過相機觀看的畫面,隨著當下感覺而成為照片,那種隨心所意的感覺,是種說不出的快感。

在當下是心的所感,呈現出的是有框的影像,每一幅跟自己產生一條無形的牽繫,都成為我回憶的一部分,豐滿我的腦海。

農作 2011.3.29 台北
現在每回出門拍照的張數,大大的不如以往,張數降低,良率(滿意的)提高,拍後 2秒的檢視,就可以決定這張要或不要,留下來的,等回家上傳到電腦,再從中挑選,挑選的比率一半一半,能上傳到網路的,就是這些寵兒。

沒被挑選上的,還保留著。原因是,既通過那 2秒的檢視,就表示有資格落腳在硬碟中,這次沒候選上,不表示將來不會再次被挑選上。

攝影過程,總是讓自己多了許多的影像,影像多了,感動跟著也多了,昨天(3.29)難得台北轉晴,陽光透過雲層、樹梢普照地面,映入眼簾的,是不間斷變幻的光影。

這過程,腳要緩、心要定,眼要細,視角要高。

2011年3月29日 星期二

2011.3.29 提昇美學素養,不可錯過步驟:看展

2011.3.29 台北
生活在台北是幸福的,不只是生活機能上的便利性,光是藝術方面的展覽,常年不間斷,在市區內幾個大型或小型的展覽場所,定期或非定期的舉辦國內、國外各類型的美展,豐富來參觀人的心靈。

對藝術而言,我算是門外漢一個,近幾年才慢慢產生興趣,也開始有所感覺,這起因是攝影關係,對藝術欣賞一開始是從文學方面,後走到攝影、美展,尤其投注心力在攝影後,著墨在平面藝術的觀賞,就花費了較多的時間。

今天(3.29)安排了幾場的展場,從台北美術館的「莫內花園」開始,到黃昏 1839藝廊的高橋安以攝影展、詹姆斯.中川治攝影展結束,中間穿插「時代之眼-臺灣百年身影」、田園美景-米勒與芭比松學派特展、黃華安師生攝影聯展,總共 6場。

每一場都有令我感動的、也有被我畫上叉叉的作品。

2011.3.29 台北
現在看展,已經跳脫純粹欣賞層次,而是從創作角度來看待,就算如:莫內這樣聞名的大師作品,我一樣有幾幅給她畫上叉叉、美國大學攝影系主任作品同樣得到我給的叉叉。藝術無國界,同樣也無高或低,完全從自我去觀看,喜歡或不喜歡,表現鮮明,喜歡的是什麼?不喜歡又是為何?都有自己的一番見解、看法。透過觀賞這些作品,也帶給自己一種心靈啟發,在心靈上增加諸多的影像,消化後內化為感覺。

對於有心學攝影的人,培養美學或構圖,看展(不要限定在攝影展),尤其是著名的展,透過創作角度看待的導覽,是不可錯過的方式。

2011年3月28日 星期一

2010.12.4 離開上海

2010.12.4 上海虹橋機場
短暫 4天上海停留,時間短、行程滿滿滿,也帶走滿滿滿的回憶。

4天3夜,住上海著名的酒吧區(衡山路),頭一天從蘇州搭動車抵達上海車站,時間已經是下午,上海的夜景,在步出地鐵站那一刻,被迎面撲來的冷風所機伶,終於來到了上海。

身雖感冒中,但依然興致不減,連著兩天(12.2,,12.3)趴趴走。

見識了上海的市容,尤其建築物,不管是有歷史的樓房或近代新建的大樓,都讓我驚豔,時間太緊不夠逛,沒能慢慢欣賞其中。期待來日再訪十里洋場上海!
2010.12. 上海衡山路
2010.12 黃埔江畔




2011年3月27日 星期日

2011.3.27 新竹橫山鄉內灣

2011.3.27 內灣
內灣老街、看內灣戲院、走內灣吊橋、烤肉、吃菜包、啃野薑花粽、看大嬸婆?

這是一般遊客來內灣之前既有的印象,是對也不對,對的是確實這些具象都存在內灣,不對的是內灣這客家民居,不單只有表面的具象,還有他內在的客家文化可以慢慢品嚐。

內灣的傳統街屋騎樓空間具有三大的特色:

1. 為各式材質所做的椅凳以利連絡感情;
2. 為各式材質所做的洗衣板、洗手台及水龍頭;
3. 為處處可見的各式園藝盆栽,多以藥用植物、辛香料理植物居多,隨處可見樸素實用的氣息。我眼中的內灣是怎樣呢?大家往下瀏覽,拭目以待!













2011年3月25日 星期五

2010.11.2 上海 - M50藝術中心(莫干山路)

2010.11.2 M50
12.2 下午搭地鐵來到上海M50藝術中心,也就是莫干山路

這邊舊宅也被拆的差不多了,據陪同的小s說,他前一陣子才來過,現在再來又不同了,斑駁的牆壁被亮白的油漆塗的亮亮的,處處都是翻新的,他感覺到不認識了。 進駐的藝廊多了,就是建築物外觀失去味道,只剩下屋內的藝廊還有商店。


2010.3.27 黃山宏村 - 寫意

寫生  2010.3.27 黃山宏村
宏村,是黃山、婺源這一區中最早被開發成為風景區之一,每天來到這的遊客也是最多的,整個村莊被包裝、包圍成一個銷售門票的區,外頭有酒店、裡頭有民宿,居民一樣居住在裡頭,每日照常作息著,只是多了商店、多了遊客。

這邊也被列入大陸寫生的基地,每年來到這寫生的美院學生不計其數,裡頭確實有許多素材可以寫生,在沒來之前,一直以為已經成為風景區,遊客如織,要怎樣取景拍照呢?

來了之後,才發現人雖然多,但相對原汁原味的也不少,端看每個人怎樣去看待要構圖、取景的內涵。一樣的景在不同的人眼中,確實是有不同的詮釋或味道。

初學攝影者往往對已去拍過的地方,說:「我拍過了,不會想再去」,或說「那邊已經變成風景區,都是人,沒辦法拍」,這說的也對也錯,對的是:拍過了、人多;錯的是:拍過不表示不能再去拍,人多不代表無法拍。宏村這趟行程,讓我有這樣的感受。對越是孰悉的地方,才能越有感覺、越有感情,攝影是要給自己多一點時間去看待的,急就章的拍照只會錯過,也沒時間留下印象與畫面。








2011年3月24日 星期四

2011.3.21 台北街頭遊盪

旅  2011.3.21 松山機場
生活在台北,是幸福的,不說交通方便冠全台,比起北京、上海、香港也不妨多讓;搭大眾交通系統在市區各角落,是我喜歡這城市遊盪的方式之一,隨搭隨停,停了就用走路繼續遊盪,無所目的的走。

3.21 早上從內湖搭捷運遊盪到松山機場,這幾年松山機場因為兩岸直航與東北亞四地交叉飛航,飛機起落頻率明顯又回復到早期的熱度,每隔不到 10分鐘都有班機起降,連帶機場外景觀也跟著打扮起來。

從機場正門口往南方向望,就是台北最漂亮的敦化林蔭大道,寬敞的人行綠帶,高聳的樟木、枝葉茂盛,步行其中,就算兩側汽車、機車呼嘯而過,也不覺得吵雜,有點鬧中取靜的感覺。

以往著名的中泰賓館,改建正進入最後收尾階段,未來這邊將矗立一棟外觀仿古有特色的賓館,也將是首座香港文華東方酒店,中段是文華苑豪宅,後段則是廣達2000坪的私人公園。

居住在都市叢林中,怎樣讓自己放慢腳步,學會樂在其中,有如將整個市區當自己的後花園,處處遊盪、處處拍照,也是一種生活態度。與其窩在沙發上,花時間看媒體報導、轉動頻道,寧願走出來,四處走動看看,因為看電視給我感覺就是單向的接收,而不像自己走出來,看東西會去思考。那天您看見一位緩步到處走拍的人,那有可能是我喔!